幾十年來,在蘇區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、優良作風和精神品格,已經深深銘刻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里。
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,蘇區精神“既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共性,又顯示了蘇區時期的特色和個性,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,是中華民族精神新的升華,也是我們今天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來源”。
蘇區精神是怎樣形成的?如何理解其基本內涵?新時代如何大力弘揚蘇區精神?這里我們一起學習。
1934年1月21日,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大禮堂隆重開幕,693名正式代表和83名候補代表,以及1500余名旁聽代表齊聚沙洲壩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。圖為“二蘇大會”舊址。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供圖
一
大革命失敗后,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國民黨的屠殺,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,領導發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、創建蘇維埃根據地,并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。
從毛澤東、朱德等率領紅四軍主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,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,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央蘇區戰斗了5年零9個月。
面對“紅旗到底能打多久”的迷茫和質疑,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信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建立起一個又一個革命根據地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蘇區軍民始終堅信中國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念,為了追尋崇高的理想、光明的愿景,前仆后繼、舍生忘死,奮勇向前。
即使在戰爭暫時失利,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,陷入敵人囹圄的共產黨人也鏗鏘有力地回答:“我們軍事上是暫時失敗,政治上是不會失敗的。我們一定會勝利,共產主義一定要在中國實現的?!薄皵橙酥荒芸诚挛覀兊念^顱,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!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,乃是宇宙的真理!”
正是在蘇區的開辟與發展、反“圍剿”斗爭和中國共產黨蘇區局部執政的革命實踐過程中,中國共產黨人創造和培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——蘇區精神。

二
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著豐富的內涵。
習近平總書記用“堅定信念、求真務實、一心為民、清正廉潔、艱苦奮斗、爭創一流、無私奉獻”這28個字,概括了蘇區精神的主要內涵。
蘇區精神跨越時空、歷久彌新:
堅定信念,突出體現在堅信“星星之火、可以燎原”;
求真務實,突出體現在“反對本本主義”;
一心為民,突出體現在“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”;
清正廉潔,突出體現在“自帶干糧去辦公”;
艱苦奮斗,突出表現在“創業艱難百戰多”;
爭創一流,突出體現在創造“第一等的工作”。

三
蘇區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,要永遠銘記、世代傳承。
如今,戰爭年代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,但前進道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,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、重大風險、重大阻力、重大矛盾,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,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弘揚蘇區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。
新時代弘揚蘇區精神,最根本的就是要結合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,不斷賦予蘇區精神新的時代內涵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。
來源:學而時習工作室